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橘隐,晚号听水老人、沧趣老人,福建闽侯县人。他家世代簪缨,是个书香门第。陈宝琛十三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岁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以及武英殿、国史馆、功臣馆协修、纂修,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钦差会办南洋大臣等职,是光绪皇帝的侍讲学士,又是宣统废帝的“太傅”。他自入翰林后,与左春坊左庶子张之洞、侍讲学士张佩纶、侍郎宗室宝廷交厚。他们四人崖岸自高,不避权贵,敢言敢谏,时称“清流党”,又称“枢廷四谏官”。对陈宝琛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本文着重从下述三个方面作些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