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来说,19世纪中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内忧外患双重矛盾的交织下,中华民族面临着对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发端于17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开始携带着先进的科技和武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抢夺殖民地,掠夺原材料,输出工业品,建立霸权;内部环境是,高度发达的封建社会已经达到辉煌的顶点,高度自洽、超级稳定的王朝体制不断调适、不断修整。可是,高度封闭、泽被远戎、唯我独尊的封建农业文明逐渐无法抵御更开放、更具掠夺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野蛮侵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日益沦为西方侵略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场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这一时期,“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华夏儿女挥之不去的命题,在西方列强炮火的震撼下、在被“蕞尔小国”羞辱劫掠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一次次摆在了各个阶层、各个团体面前。从1840年到1911年这不长的72年中,政体设计从高度集权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变化甚为剧烈。而思想观念上,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全盘西化”,思想丕变也日益更进。冲破根深蒂固的封建经济网络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