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祖:梁老师,您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史学人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走完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历程。在您读完博士以后,在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就有了自己的专门领域。现在您的博士论文《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已经出版并获得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博士后研究报告《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也已出版。我们很想知道,您是怎样走上近代文化史研究道路的呢?梁景和:我于1974年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没多久就成为民办教师。两年后被推荐上中师,属于工农兵那一类,毕业后又回到中学任教。1980年重新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上大三的时候,我就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当时改革开放已有四五年的时间,学术界开始注意研讨文化问题。1983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学科“六五”规划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展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措施,其中包括招收近代文化史的研究生。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龚书铎教授与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教授第一次招收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我被这个研究方向所吸引,就报......
<p>梁景和,男,历史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女性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多次获北京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近代史基本理论问题文献汇编》《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p>